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新闻快讯

洞庭湖区史前考古又获重大成果澧县城头山屈家岭文化城址被确认

时间:2011-6-26 09:32:51 来源:未知 作者:中国文物报 点击:5791次

    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龙山时期和东周城址的澧县城头山城址,去年12月经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澧县文物管理所调查和试掘,认为应是屈家岭文化城址。城址平面呈圆形,由护城河、夯土城墙、东、南、西、北四门和城西南部的夯土台基组成,至今保存基本完整,它的发现,对研究中国早期城市及中国文明起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头山位于澧县县城西北约10公里的车溪乡南岳村,坐落在高于澧水支流澹水河约5米的徐家岗高地东南端。1 979年夏,澧县考古工作者在此发现城址,邹衡、俞伟超等著名学者及专家曾多次来此实地考察。多数同志认为它是龙山时期和东周的城址,也有人认为可能早到屈家岭文化。
    经过对城址西南部的城墙进行解剖,发现夯土城墙建筑在大溪文化晚期、屈家岭文化早、中期依次叠压的文化层之上,城墙内坡又被屈家岭文化晚期、石家河文化早、晚期的文化遗存所叠压,且灰坑互相打破,房屋重重相压,文化堆积十分丰富。其内坡的文化堆积可分13层。第10和第11层为城墙夯土。第12层直接为城墙叠压,出土陶器以薄胎泥质灰陶和黑陶为主.有盘口鼓腹矮圈足簋、上腹较短的双腹盘和细密弦纹罐.均为屈家岭文化早期偏晚或中期的器物。而直接压在夯土城墙上的第9层,陶器陶质以泥质黑陶为主,器形有盘口高领罐、叠沿敛口矮圈足碗、双腹碗、缸等均具有屈家岭文化晚期的特征。
     

    城头山城址的地层关系清楚表明,它的筑造年代上限为屈家岭文化中期,下限为屈家岭文化晚期,即距今4700-4000年左右,是我国目前发现时代较早的城址之一。
    城址直径约310多米(包括城墙在内)。夯土墙底宽约20米,顶部残宽约7米,内坡平缓,呈15 25度;外坡陡直,保存较好的北墙外坡呈85度,城墙外脚与宽35—50米、深约4米的护城河紧连。护城河似人工河道与自然河道相结合而成。城的四门保存有两两相对的四个缺口,四门城内的交点基本上是城的中心点,至今仍有十字道路相通,将城内分为四区。东门正中有一条宽约5米、自内向外倾斜、由直径5厘米的河卵石整齐铺垫的道路。城的北门是一座城内外相通的水上通道,当地群众称之为水门,看来护城河有防御与交通并重的功能。城内地面总的来说高于城外,而中心点又高于四门,城内积水可分别从四门排入护城河。城内以西南区最高,有一组由几个长方形的夯土台基组合的台基群暴露(见下图)。
       

 

(原载1992年3月15日《中国文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