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新闻快讯

当惊世界殊——澧阳平原古文化遗址系列报道(二)

时间:2011-6-26 09:47:33 来源:未知 作者:常德日报 点击:8540次

    经过近20年的考古发掘,仅仅500平方公里的澧阳平原足令当今世界震惊j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发现了400余处古文化遗址,其中,城头山古文化遗址1992年和1 997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八十垱古文化遗址也在1997年获得“全国重大考古新发现提名荣誉奖”。
    人们已经真正感受到了这块土地的份量,感觉出了这块土地所包容着的无限神奇j近年来,不仅国内外著名考古专家纷至沓来,考察探究,而且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1995年3月25日晚,在澧县视察了一整天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下榻于该县桃花滩宾馆l号楼。看了县里呈报给他的有关城头山古文化遗址考古新发现的一系列材料后他不顾连日旅途奔波与巡回乡间的劳累,当即挥毫,题写了“城头山古文化遗址”8个大字。
    1996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将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将遗址发掘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同时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
    城头山、彭头山、八十垱、鸡叫城……这一些千百年来默默静躺在长江中游腹地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土岗丘,近年来之所以引起如此巨大的轰动效应,完全在于其深邃的内涵和无可比拟的史学价值。国内外专家们已经给这里奉送了一顶顶耀眼的桂冠。
    城头山——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址;长江流域城邑文化遗存保留得最系统、最具代表性的遗址;是目前所知延用时间最长、地层(文化)关系最清晰的城址;有当今世界上发现的历史最早、保存最好的水稻田遗址…
    彭头山——中国迄今发现最早而保存最好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聚落遗址,有我国和世界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遗址……

    八十垱——发现了数万粒约9000年前的栽培水稻,这在世界考古史上属于首次……

    然而,所有这些令国人激动无比、令世界瞩目且正在延伸和拓展的结论,决不是哪位圣人心血来潮的钦定,也绝非某些人牵强附会的杜撰,而是经过了多次考察检测和科学论证。

    城头山,从1979年被发现,到1996年最终确认其身份而轰动海内外,经历了17个年头。1981年,澧县文物管理所所致曹传松依据自己多次的考证和判断,认定距县城约10公里的城头山是一座5000年前的古城址。这一大胆推测惊动了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愈伟超来城头山实地考察后,兴奋异常地对曹传松说:“了不起,你们发现了屈家岭时期(5000年前)的古城址!”但当他把这一信息带回京城时,却没有人敢相信:“湖南会有屈家岭时期的古文化遗址?”
    此后,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著名考古学专家邹衡先生于1985年亲临城头山考察,结果认为这很可能是距今4000多年的石家河时期的文化遗址。此外,当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城头山只是东周楚城。年代分歧如此之大!曹传松一次又一次来到现场仔细观察,并且不断地深化和坚定了“城头山是新石器时代城址”的认识。1991年冬天,在他的争取之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何介均终于同意调查试掘。何介均亲任领队,湖南师大历史系副教授单先进和曹传松实地试掘。这次发掘,经过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在直接压在城墙内坡上的文化层内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陶片、石器和房屋地面,根据考古器形学的原理,这些陶器是屈家岭文化中期的遗物,又根据碳十四的测试,这些出土器物年代距今已4700-4800年,由此得出,城头山城址建造于4700年之前!这是决定性的确认。正是基于这一科学确认,1 992年3月15日,《中国文物报>头版头条刊出了“洞庭湖区史前考古又获重大成果,城头山屈家岭文化城址被确认”一文,引起了考古界的高度瞩目。尔后,又经过了4次挖掘、现场测试和鉴定,直至1 996年1 2月,专家们才正式认可城墙墙体剖面上那层次分明的4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层,并一致确认城头山古城址的实际年龄为6000岁。
    彭头山“当今世界发现的最早的稻谷”的称号同样来之不易。起初,人们发现该地的古陶片与别处的明显不同,通过器物对比,推断认为可能是一个很早年代的陶品,但在当时尚没有发现过9000岁高龄的陶片,所以专家们也各执已见,无法比出准确年代。1988年的发掘现场,同样有不少疑点模糊着考古专家的眼睛:9000年前的陶片何以竟裸露在地表?9000年的漫长岁月、大自然的风雨变迁,大量的文物何以躺在仅三四十厘米深的地下?古陶片内是夹有炭化了的稻谷。但9000年前中国就有人工栽培水稻、比东南亚8000多年的稻谷还早?不少专家“固执”地摇着头,不停地自语“不可能,应该不可能!”当来自中国地震局实验室的最先进的考古测验手段炭十四的技术鉴定书和北京大学实验室穆斯堡尔谱的检测报告出来后,国内外专家们终于在科学结论面前点头认可了。1993年,“彭头山文化”一词便正式出现在武汉大学考古系的教科书上。
    十多年来,澧阳平原古文化遗址的每一次发掘、每一次重大发现都牵动着国内外知名考古专家的心,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组长黄景略、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任式楠、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严文明等考古专家多次赶赴澧阳平原,或察看现场,或指导发掘,或分析疑难。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泰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考古专家也慕名前往澧阳平原参观考察:从今年开始,日本还将投资350万元参与城头山古城址的进一步发掘与研究。
    澧阳平原古文化遗址给当今世界抖露出了中华民族璀璨的史前文化,它涵盖了哲学、军事、建筑、农业、手工业、婚姻、丧葬等诸多方面,为史前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独立而完整的谱系和标尺。仅就城头山而言,不仅其6000岁的高龄令人敬仰,那周长为1100多米的圆形城墙、环绕的宽约20-so米的护城河、400平方米的大型房屋台基、用烧制的土块铺成的宽阔的城中大道、已发掘、清理的7~8座完整的制陶作坊、密集而重叠的氏族墓葬,则更是古代城市文明的充分展示。世界发现最早的西亚古城距今9000年,但它是石头砌的,只有20来间房子,圈子很小。而“城头山”是土墙、是木构房子,面积有8万多平方米,规模比西亚古城要大得多。城内已发掘出的墓葬内陪葬品的规格以及殉葬的出现让人感到“城头山”时期的社会形态已明显地打上了等级、贫富等阶级的烙印。并由此得出,当时很可能已进入阶级社会。这对于我国有记载文明史年限传统的上下五千年的说法,对于我国原始氏族社会与阶级社会分期的年代界定,无疑都是重大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