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术研究 > 遗址杂谈

先祖的故园

时间:2011-6-26 16:36:18 来源:未知 作者:互联网 点击:8074次

    从澧州城西行,沿省道1868线往北约10公里,沿途是成片的稻田,一排古色古香的建筑掩映在绿水花丛间,这里便是闻名世界的城头山古文化遗址所在地----澧县城头山村。
    经古城南门,登上城头山最高点----南门烽火台,环视四周,这个面积3599亩、人口2188人的古城村,静卧在“山”脚下,阡陌田野,郁郁花香,还有随风飘来的远处翻开的泥土气息。护城河已冰雪消融,几只水鸟在水面悠闲地嬉戏。这座6000年的古城,沉积了太多太多的远古印记。
    城头山村因城头山古文化遗址而得名。这座占地1公顷的土城,最早建于远古6000多年前。在西展厅的城墙剖面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先祖们先后四次在此筑城。祭坛前的几副骨架,似乎在诉说当年的无奈祈祷与向往。城中两座展台展出了大量文物出土时的原始状态。古老的红陶、黑陶等生活用品,古墓葬群、陶件加工作坊、氏族房屋分室建造的旧址,宽阔的城中大道遗址,跨越了千年时空向人们讲述着曾经的辉煌。在中心的展台上还发掘出了6500年前的古稻田、古稻种,这个重大考古发掘,彻底平息了中印之间几百年的稻种发源之争。研究表明,城头山古城址展示了我国最早的屈家岭文化、大溪文化,它将我国古代文化向前推进了1000年。由此,城头山先后于1992年、1996年两次被国家文物总局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被文物考古学家誉为“中华第一古城”,江泽民同志参观后亲自题词“城头山古文化遗址”。
    如今,6500年前的水稻种植技术在这里延续,借助“城头山”品牌,先祖的子民们建起了5000亩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开办了城头山优质米加工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城头山优质米已成功打入了沿海市场。城头山良种猪繁育中心也是近几年村民关注的焦点,现在中心已具有年出栏生猪3000头、出栏仔猪5000头的生产能力,成为拉动本地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城头山优质食用油、城头山土鸡也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是城头山灵秀的山水为古城带来勃勃生机,还是城头山丰厚的自然资源为古城鼓起了发展的劲风?走在宽阔的村间大道上,迎面是现代化的村办小学,宽敞明亮的教室、先进的电教设施、完备的文化设施、和蔼可亲的教师、操场上活泼奔跑的学童,这一切似乎在昭示着什么。前面田地里是一片大棚,十几个人围在一起谈论着什么,走近前,原来是几位农民正在向县乡农业技术干部请教土壤平衡施肥的试验办法。
    城头山人这代先祖的子民,必将延续灿烂的古城文化,将古城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