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综合新闻

中国城头山世界稻作文明论坛

时间:2017-9-27 08:44:05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106500次
益于老百姓的精耕细作,同时得益于袁隆平院士发明的超级水稻,在中国的大地上得到全面的推广,实现了连续多年的高产稳产,下面我们有请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讲话,大家欢迎!
    袁隆平:尊敬的凯琳.里格若女士,尊敬的罗锡文院士,尊敬的龚市长,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在这秋高气爽、万物丰收的金秋时节,我们相约在美丽的澧水之滨千年古城澧县,共同出席2017年中国城头山世界稻作文明论坛。各位专家将在这里论稻,探究6500年前人类稻作文明的光辉历史,见证当前水稻科研的最新成果,追溯并评价以城头山为代表的澧阳平原史前文明,以及崇高的历史地位。
    首先我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谢谢各位的积极参与。同时,我要对主办方组织者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辛苦付出的各位,致以诚挚的敬意。
    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代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
   
    龚市长:非常感谢凯琳女士的致辞,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也非常希望在未来,城头山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能有更多的合作,凯琳女士能常来。
    现在,我把话筒还给论坛总主持露馨,谢谢!

    14:55-16:00 论坛一:稻作文明进程与稻作产业前瞻(1小时5分钟)
    主持人: 感谢各位领导的精彩发言。下面,让我们有请第一场分论坛:"稻作文明进程与稻作产业前瞻"的嘉宾主持,《财经》杂志社执行主编靳丽萍上台,有请!
    主持:靳丽萍《财经》杂志执行主编
    嘉宾:
    袁隆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
    罗锡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轻简栽培专家
    邹应斌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徐嘉鸿  台湾农渔会联合资讯中心执行长、台湾宝岛有机农业协会常务理事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今天上午我也和一些嘉宾以及媒体同行们参观了具有6500年历史的有世界稻作源头之称的城头山遗址,也参观了袁隆平院士的千亩超级水稻示范基地,这一具有历史穿越感的参观使我们大约领略到了世界稻作文明的进程,但是却深刻的体会到了在这个进程之中我们的稻作技术开创者、创新者、研究者所付出的最大努力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未来稻作产业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态势,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当然是最权威的人士,当然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在这个领域做出最大贡献对人类也做出最大贡献的,已经87岁的袁隆平院士,下面把时间交出他,请他给我们做精彩演讲。再次有请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我报告的题目是超级杂交稻研究进展。为满足全国人民21世纪的粮食需求,农业部于1996年提出超级杂交水稻育种计划,该计划分四个时期:
    第一期,1996-2000年,700公斤/亩,也就是每公顷10.5吨。
    第二期,2001-2005年,产量800公斤一亩,每公顷12吨。
    第三期2006-2015年,亩产900公斤,也就是每公顷13.5吨。
    第四期是2013-2020年亩产1000公斤,也就是每公顷15吨。
    这个不是一亩、二亩,是百亩示范片连续两年的平均产量,两个示范基地达到这个产量才算是达标。我们通过努力,品种改良,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实现了事先的目标。
    2000年,我们育成了几个先锋产品,产量达到了亩产700公斤以上,在本世纪初几年推广面积达到了100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达到550公斤,也就是每公顷8.3吨。大家知道日本的产量6.8吨,和我们的超级水稻相比面积也差不多。另外一个发展中国家每公顷亩产3吨。
    这就是我们超级稻,湖南杂交水稻和江苏省合作的项目,两优培九,两个培九。
    第二期超级杂交稻亩产800公斤已经提前实现了,2004年已经实现了,在2006年开始推广。最近两年面积在1000万亩以上,平均单产为亩产600公斤左右,也就是每公顷9吨左右。这个是超级稻Y两优1号,这个稻子看上去像瀑布一样,我把这个图像拍下来了。
    第三期是亩产900公斤,2011年在湖南隆回县实现了,这个是示范基地。
    第四期超级稻1000公斤在2014年取得突破,在湖南溆浦县百亩片亩产达1026.7公斤。这就是第四期亩产1000公斤的超级杂交稻。
    根据以上取得的进展以及水稻在理论上的产量前提,我们又启动了第五期超级杂交稻的计划,它的产量指标是每公顷16吨,就是亩产1067公斤,我们计划于2020年前实现。
    2015年有5个示范片的亩产达到1000公斤。这是一个印度的育种家,2015年3月在海南三亚看到我们的亩产千公斤以上非常兴奋,流连忘返,我问他你激动吗?他用英语讲的,他说我是非常加速的激动。我们从今年开始连续三年示范片过了这个数字,我们今年安排五个百亩示范片,要求是达到17吨,这个看起来有一个百亩片可能达到17吨,如果真的能达到17吨,我们讲是向党的十九大献礼,大家争取努力。我们主要是两个技术路线,技术的内容就不讲了。
    水稻的产量是生物学产量乘以收获指数,收获指数现在已经很高了,一般在0.55左右,再通过收获指数来提高产量,提高生物学产量增加水稻的产量。原来的高杆品种,古老的品种很高,1—2米高,后来变成矮杆化,我们在60年代矮杆化,变成1.5米左右,产量提高了,但是收获产量不高,后来为了进一步提高产量,就是变成半矮杆,它的产量大概是8.4吨,后来变成半矮杆产量就高了,产量1000公斤左右,品种来说是杂交稻也好,都是90厘米到1米左右,这个提高产量,叫做超级稻,仍然保持原有的0.55,把收获指数进一步提高,就是半高杆,用高杆变矮杆,矮杆变半矮杆,矮杆然后是半高杆,还要提高,我们现在亩产1000公斤属于半高杆,在1.2米左右,1.1—1.3米,再进一步提高就是16、17吨,如果是到18、20吨怎么办,我们说是新高杆。还有一个前提是保持原有的0.55左右,这是我们争取的对象。
    现在我们正在启动项目,明天就会出来消息,会不会有,我希望能够向党的十九大献礼,献上面湖南最高产的礼,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袁隆平院士的演讲,刚才袁隆平院士给我们展现了中国在水稻的产量方面不断突破历史最高纪录的进程,而且讲了未来图提高生物学产量使这个记录有可能进一步被打破,我们也知道水稻的增产增效是一代理一般代科学家的努力,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从1998年开始和他的研究团队一起致力于研究水稻播种机械化的技术,并且取得了突破,今天非常荣幸的请到了罗院士,下面有请他为我们做演讲。
    罗锡文:尊敬的袁隆平院士、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这是袁老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